為了維護經濟弱勢新生兒聽力健康,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從今年起推出「經濟弱勢新生兒聽力篩檢服務補助方案」,以使低收入戶家庭之新生兒於出生三天內,可以接受免費的聽力篩檢,預計約有2583名嬰兒受益。
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理事長、台北榮總耳科主任蕭安穗指出,先聽性聽力損失發生率約為1000分之3,比起其他出生時篩檢的先天疾病高出10到100倍以上。但如果能在出生一個月讓寶寶接受初篩、3個月前確診、6個月大開始復健,仍然可讓寶寶擁有幾乎正常的語言發展。只可惜,國內新生兒聽力篩檢仍屬自費項目,篩檢率5至6成,歐美國家都在8、9成之間。
台北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林鴻清指出,聽力障礙的小朋友如果太晚治療,就會出現全面性的學習落後及發展落後。話講不清楚,也聽不清楚,學習能力較差,即使看電視,也很難獲得一些正確訊息。由於聽力障礙的聽損兒,從外表上難以察覺,許多小朋友都是兩三歲,才被確診,因為無法及早治療,從小配戴助聽器,對發展學習造成了全面性影響。
相較之下,三歲陳冠宇就顯得相當幸運,陳媽媽指出,生產後,在醫院建議下,幫寶寶進行新生兒篩檢時,自費檢查聽力,發現一耳重度聽損,一耳中度聽損,都屬於先天性的聽力損害。所幸早期發現早期治療,冠宇很小就帶上助聽器,且接受復健課程。儘管話還說得不是很清楚,但喜歡唱歌、講話,還會背唐詩,這已經讓陳媽媽感到相當高興。
國健局副局長吳秀英指出,近年來,聽力篩檢儀器及技術的進步,寶寶出生後36小時,就可以接受聽力篩檢。國內外文獻証實,如果初篩未能通過,應儘速做複篩,以利早期確診早期治療。
從今年起,國健局將免費替低收入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檢服務,出生3天內,可以接受免費聽力篩檢,估計國內每年約有2600多名新生兒受益。吳秀英指出,如果經費足夠,未來將全面實施此項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