咳嗽、中耳炎在冬天呼吸道疾病盛行的季節比較多見,一般人大都不認為是大病。然而咳嗽或中耳炎如果演變成慢性,反覆發作,便相當困擾。尤其部分孩童的慢性中耳引起日後聽力問題,家長仍需留心。而慢性咳嗽治不好,很多則其實是鼻涕倒流所引發。
至於常見的眩暈,很多也與耳鼻喉科的內耳問題相關,但也有少部分與腦血管栓塞、聽神經瘤等重大疾病有關。
中耳炎在六個月到大兩歲大的幼童很常發生。萬芳醫院院長、耳鼻喉科醫師李飛鵬指出,在六歲前,八成兒童都曾發生急性中耳炎,八成五的病患會痊癒,一成五會演變成慢性中耳炎,耳膜出現破洞,一旦持續感染、發炎,無法治癒,將影響聽力。醫師提醒,如果小朋友晚上睡不安穩,且一直抓耳朵時,家長需留意。
李飛鵬醫師表示,急性中耳炎給予一周抗生素後通常可以逐漸痊癒,然而慢性中耳炎如果一直反覆發生,除了引發傳倒性聽力障礙,長期會影響內耳可能造成暈眩。如果耳膜破裂無法自行痊癒,可以透過外科,取其它部位的肌膜修補耳膜,手術成功率約在九成左右。
醫師說,比較少見的則有珍珠瘤性中耳炎,又稱膽脂瘤造成的中耳炎,患者會散發明顯異味,容易感染,如果不處理,除了聽力障礙,有些併發腦膿瘍,腦膿瘍破裂則會危及生命。必需外科清除膽脂瘤,再用患者的軟骨重建聽小骨,以儘量恢復聽力。
小朋友因感冒併發中耳炎,如果出現聽力減損,可能進而影響孩童學習,透過治療,九成五個案聽力都可恢復,家長或幼教老師,可多觀察、注意小朋友行為否有異常,儘早就醫、治療。
病毒或細菌都會造成中耳炎,小朋友常不會反映,聽不請楚,易遭忽略,研究指出,幼時常感染中耳炎,小朋友長大、上小學,易有學習障礙及聽知覺處理障礙。
醫師指出,中耳炎常遭忽略,有時民眾的中耳炎積水可能長達三個月或半年才被妥善處理,延誤治療除可能影響孩童學習機會外,還可能造成耳朵長肉芽,得進一步開刀處理,而使治療過程增加複雜度。
另如鼻後滴漏、鼻涕倒流厲害或鼻竇中的分泌物無法順利清除,除了經常會頭暈、頭痛及口臭之外,嚴重時甚至會引發中耳炎,造成聽力減退等併發症。對於鼻涕倒流的治療改善,基本的改善方法是依照病因,分別注意避免過敏原之接觸,必要時加入藥物治療,包含抗組織胺、吸入性類固醇與抗生素等。
鼻涕倒流可能是過敏或感染所引起的。有些小朋友鼻涕倒流時多會形容自己吃到鼻涕,早上起床容易打噴嚏、流鼻水。不少鼻炎患者時常眨眼睛揉眼睛揉鼻子,有些看起來奇怪的動作,倒吸鼻涕發出清喉嚨的怪聲音,扭脖子聳肩膀,東抓抓西抓抓,有黑眼圈,因此過去還有過敏性鼻炎患者遭誤診為其他疾病。有些幼童打噴嚏、流鼻水、咳嗽。此外,還有幼童一感冒就拖了好幾星期遷延難癒,晚上也睡不好而影響白天的精神及注意力。
如果小兒發燒,又出現頭脹痛或頭昏,痰黃黏,喉嚨紅腫疼痛症狀,醫師提醒父母要留心,部分感染亦可能繼發引起中耳炎,是發燒常見原因,遭遇高燒時醫師仍建議父母帶孩子就醫。此外,老人及小兒對低溫耐受性與免疫力較差,常見渾身肌肉痠痛、感染感冒等。建議最好盡量縮小室內外的溫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