滿天星星-暈眩症8大因素!跟聽損有關?
20220702115958

頭暈的輕重因人而異,有些人只是「昏昏的」、「浮浮的」,或是「頭重腳輕」,比較厲害的暈眩會感覺周遭環境或身體在旋轉,更嚴重的走路都走不穩,出現這種暈眩時,表示掌管身體平衡的組織或器官出了問題。最常見的就是內耳中的半規管、前庭神經、腦幹中的前庭神經核及小腦的病變。醫師提醒,暈眩症絕不可輕忽,而慢性病的銀髮族出現暈眩可能是中風前兆,應盡快就醫。

人體的平衡系統最主要是以內耳的前庭系統、視覺、關節肌肉內接受器等,接受外界刺激,通過前庭神經,傳到腦部來調節管理。一般而言,沒有旋轉的頭暈,比較少是因為前庭神經病變引起的。最常見的原因包括焦慮、神經衰弱症、貧血、慢性阻塞性肺病,自律神經失調、起立性的低血壓及其它的慢性疾病等。

而真正的暈眩常是陣發性的,病人會覺得一時之間天旋地轉,並時常伴隨出冷汗或嘔吐等現象。這也代表「前庭感覺系統」出了狀況,以下為較常見的8大暈眩原因:

1.內耳的問題
●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(另一名稱為耳石症)
快速改變姿勢時發作,例如上床平躺、翻身、起床、彎腰、抬頭。通常發作時間非常短暫,猛然一陣讓病人感覺到天旋地轉,甚至噁心嘔吐,但是在一分鐘內又消失無蹤。耳石症常見於頭部外傷、噪音傷害、耳科手術、老化、慢性中耳炎、耳中毒發作後的病人,治療上可使用藥物減緩症狀,並接受耳石復位術,配合復健體操等。生活上則應避免轉頭過快到某個特定位置,以減少發作。

●前庭神經炎
內耳的前庭神經發炎,多合併有噁心、嘔吐、盜汗、失去平衡感等症狀。前庭神經炎推測與病毒感染有關。一旦發作往往激烈到讓病人被送往急診,病人不但暈到無法走路,還伴隨有嘔吐、噁心、血壓變化等自律神經症狀,發作時間長達數小時到數日之久。

●梅尼爾氏症
發作時有輕重,不像是良性陣發性眩暈只有一分鐘,通常發作時間大約3、4個小時。主要症狀除暈眩外,還有聽力異常、耳鳴、耳朵有腫脹感,也常合併有噁心、嘔吐、失去平衡感。好發於年輕至中年人,女性較男性多,目前認為是內淋巴系統的水腫導致的眩暈。早期發作時常有急性或漸進的聽力喪失、低頻聽力喪失、耳朵悶塞發脹、無法忍受吵雜聲音等症狀,病人常有「聽到的聲音變了!」的困擾。因此眩暈發作後,若曾提到有聽力症狀,梅尼爾氏症的可能較高。目前治療上可透過止暈藥物、改善血液循環藥劑控制,並做好生活管理,限制鹽分攝取,避免疲勞的生活型態,以期減少發作次數。

2.腦幹及小腦的問題
如腦血管疾病(如中風)、腫瘤、退化,引起的暈眩可能持續好幾天。這種暈眩通常合併其他症狀,如複視(眼前景物好像有影子,一變為二)、口齒不清、顏面神經麻痺、失去平衡感(走路不穩)、無法做寫字等細微動作等。銀髮族本來就常有高血壓、心臟病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慢性病,都是可能引起中風的危險因子,因此一旦出現暈眩,可能是中風前兆,代表腦血管已經狹窄,血流不順、時通時不通或正在輕微出血,建議盡快就醫。

3.周邊神經的問題
常見因糖尿病引起神經退化。

4.貧血
會感到頭暈、頭痛、耳鳴、疲倦、嗜睡、體力衰退、臉色蒼白、氣喘、心悸等,尤其是運動或耗能工作時有呼吸急促情形(例如爬樓梯上氣不接下氣),最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心臟衰竭。 

5.藥物
如降血壓藥、治療攝護腺肥大的藥物會引起姿勢性低血壓,改變姿勢時頭會暈。此外,部份抗生素、部份抗癌藥物有傷害前庭神經或聽神經的副作用,可能也會引起頭暈目眩。

6.偏頭痛性眩暈
好發於年輕女性,生理期前後、天氣變化、壓力、特殊飲食都可能誘發發作。病人多數有偏頭痛史,眩暈的當下往往也通常伴隨有頭痛。是否是偏頭痛影響平衡系統,導致偏頭痛病人後來也出現眩暈,目前仍無從得知。治療方式則以控制偏頭痛為主,盡量少吃番茄、紅酒、巧克力、乳製品、味精、醃製食物等,以免誘發偏頭痛,進而引起偏頭痛性眩暈。

7.脊椎動脈循環不良性眩暈
好發於老人家的脊椎動脈循環不良性眩暈,因血管老化,血管張力變弱,老人家清晨起床,猛然起身時,提供內耳平衡血液的脊椎動脈無法將血液送達,因此引發眩暈發作。往往一發就是數小時,發作時也非常激烈。

8.中風、腦瘤
少數的眩暈是腦血管障礙、小腦中風所致,往往伴隨有單側肢體無力、吞嚥困難、視力障礙、步態不穩症狀,需要進一步使用影像學檢查,以確認是否有腫瘤病變或血管異常。